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又見融資需求不足,市場高呼降準降息,但是…… 2022-04-11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10jqka.com.cn/20220313/c637430244.shtml"

  “融資需求偏弱。”2月金融統計數據出爐后,分析人士給出一致評價。  據央行披露,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19萬億元,低于預期的2.22萬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244.15萬億元,同比增長9.2%,低于預期的9.6%;人民幣貸款新增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4億元,不及預期的1.45萬億元。  2022年1月17日至20日,央行罕見連續四天發聲。央行副行長劉國強以“避免信貸塌方”“不關切就‘哀莫大于心死’”等極富感情色彩的言辭向市場釋放強烈的寬信貸信號。  3月5日,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2年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執行力度,其中“擴大新增貸款規模”這一新提法受到市場關注。  3月1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五家國有銀行均發布公告,稱各行在2022年1月-2月業務經營穩中有進,實現良好開局。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2月社融、新增信貸放緩,M2同比不及預期,金融數據整體表現不佳。“但無需過度擔憂,一是,國內貨幣政策空間仍較大,穩健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二是,2月M2、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同比基本匹配,整體仍處于合理區間。”  受此影響,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降準降息預期升溫。“貨幣政策要發揮好總量政策和結構性的雙重功能,找準時機,降準、降息仍有必要、有空間,加大力度提振需求,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來自銀行業的多位受訪對象則表示,信貸需求仍在,但信用不足,供需失衡。這導致銀行出于風控考慮,無法放貸。“很多行業要的是救命錢,但銀行投的是發展錢。”“需求端、消費端的不足是影響供給端投資的主要原因。”  顯然,僅憑央行降準降息的水,無法單方面創造有效的信貸需求。這需要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特別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中銀證券(601696)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2021年貨幣政策支持力度不小,但其很難單獨發揮作用,必須與其他政策協同配合。“例如去年央行擴表以后,政府存款卻增加了,財政收入和發債收入沒有及時用出去,這是央行做不了的事情。”  信貸供需失衡:有效需求不足  “擴大新增貸款規模。”政府工作報告的新提法,讓中國經濟對寬信貸的渴望躍然紙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央行近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二季度以來,中國貸款總體需求持續下降。分行業看,四季度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行業貸款需求環比下降;分企業規模看,四季度中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環比下降。  劉國強講話中提到,要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貨幣政策靠前發力,市場進一步期待寬信貸。  2021年下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率先發力穩增長。  總量工具上,通過兩次降準各0.5個百分點,向市場注入2.2萬億元長期資金。與之相比,2020年,央行通過三次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規模為1.75萬億元;資金價格方面,通過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引導一年期和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行15個和5個基點,讓2021年全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結構性工具方面,通過支小支農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前期貨幣手段靠前發力后,實體經濟能否有效承接貨幣政策的善意?  1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央行開年降準降息后,社會融資規模和信貸均出現超預期反彈。1月M2余額達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社融新增6.17萬億元,同比多增9842億元;人民幣貸款新增4.2萬億元,創單月統計新高。  “M2好于預期,反映出寬貨幣政策效果開始顯現。”溫彬指出,其中亦存在部分不足。  從信貸結構來看,1月信貸多增3944億元,其中票據融資多增3193億億元,短期貸款多增2037億元,其余項目則是少增。溫彬指出,信貸多增部分主要是企業短期貸款拉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居民戶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貸款增速,均弱于去年同期。“這反映我們的信貸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  “信貸沒有‘塌方’但存在水分。”西澤研究院院長趙建對《財經》記者直言,一方面,9842億元的多增社融,主要流向了政府部門;另一方面,靠票據融資拉動信貸增長,不免有信貸沖量,資金空轉之嫌。  此外,1月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1.9%,罕見地出現負增長。  浙商銀行(601916)首席經濟學家殷劍鋒撰文指出,M1的主要構成是企業活期存款,而企業活期存款只有兩個來源:企業負債增加和企業營收增加,因此,M1是反映企業部門和整個經濟活躍度的關鍵指標。“M1負增長說明企業部門負債動力依然很弱,同時,企業部門營收還在減少,整個經濟依然處于探底的過程。”  到了2月,信貸需求再次轉弱。溫彬表示,“在上月金融數據較快增長過后,本月部分數據出現回落或不及預期,結構也不夠理想,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偏弱,經濟爬坡過坎壓力不小。”  此前,銀行業受訪人士亦對《財經》記者直言,疫情初期后,報復性消費需求未有出現,部分企業面臨生存困難而非流動性困難,導致信貸需求不足。銀行已然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但仍存在貸款想放卻放不出去的情況。  某國有大行人士表示,當前信貸需求仍然較大,但風險太大,無法放貸,總體而言有效需求不足。  “很多行業要的是救命錢,但銀行投的是發展錢。”某城商行人士對《財經》記者坦言,信貸需求仍在,但信用不足,供需失衡。他進一步表示,“目前需求端、消費端的不足是影響供給端投資的主要原因。”  此外,該城商行人士指出,當下部分強勢企業信用“泛濫”,信貸價格越來越低,很多也在做信貸的生意。日前,某國資房企財務相關人士亦告訴《財經》記者,今年不同類型房企融資形勢更加分化,其所在房企“不缺錢,缺項目”,“有投放壓力但是找不到好的投放標的”。  降準降息預期升溫:貨幣維穩力度加大  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穩”字出現了25次,強調了2022年經濟工作的取向。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出現的頻率高達76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政府工作報告則進一步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報告要求,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為5.5%左右。與之相比,2021年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別為4.9%和4.0%。多位分析人士對《財經》記者直言,今年GDP目標完成難度不小。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財經》記者分析指出,成本越來越清晰的“動態清零”抗疫策略、出口實際增速下滑、占中國經濟約四分之一的房地產行業持續收縮(約30%),三大因素讓今年GDP增速目標完成難度非常大,“進一步出臺有效的,各方面的寬松和刺激政策才有可能達到。”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具體而言,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稱,“總量功能”是指信貸、社融及M2等總量金融指標增速要與名義GDP增速相匹配;“結構功能”是指要引導信貸等金融資源更多投向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  2月金融數據出爐后,市場對央行進一步降準、降息預期有所升溫。周茂華提醒:“需求偏弱,未來降準、降息可能性增大,但政策邊際寬松,更倚重結構性政策工具,精準支持。”  據陸挺此前預計,年內貨幣政策還將有一次降準,以及降息的機會。此前,野村中國發布的研報中曾預計,存款準備金率將下調50個基點,政策性利率將下調10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訪者亦對《財經》記者表示,貨幣政策總量調整的空間有,但已經不多了。  此前,劉國強提醒,2021年第二次降準后,金融機構平均存款準備金率是8.4%。“這個水平已經不高了,無論是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還是與我們歷史上的存款準備金率相比,應該說存款準備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進一步調整的空間變小了。”  政策利率下調的空間更加有限,陸挺直言,“中國的存款利率已經很低,降息的時候可能面臨降無可降。”截至目前,中國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1.5%,活期存款利率為0.35%;在貸款利率上,核心政策利率MLF利率為2.85%,一年期LPR為3.7%,五年期LPR為4.6%,也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對于接下來的貨幣政策調控節奏,管濤表示,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是一種資產,“如果有需要的話,中國還有降準降息的空間。”同時,他也提醒,“我們不能為了發力而發力,關鍵要看經濟的運行狀況,如果措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有可能反而讓市場恐慌。”  財政貨幣協同聯動:創造有效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如何讓貨幣政策有效向實體經濟傳導?  此前,管濤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有賴于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特別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聯動。2021年貨幣政策支持力度不小,但其很難單獨發揮作用,必須與其他政策協同配合。“例如去年央行擴表以后,政府存款卻增加了,財政收入和發債收入沒有及時用出去,這是央行做不了的事情。”  對此,前述多位受訪者亦直言,去年財政支出節奏相對靠后。管濤指出,相對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更加靈活。2021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中求進”后,貨幣政策當即發力支持穩增長,但財政政策還需等待政府工作報告的“發令槍聲”。  今年以來,財政方面也開始靠前發力。1月地方債發行數據顯示,財政部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79萬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32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2年財政赤字率為2.8%,低于上年的3.1%,通過跨年度調節,如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加上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預計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相當于提高赤字率1個百分點,實際上今年可動用的赤字率達到3.8%左右。  在財政支出方向上,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于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同時,2022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首先是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其次是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  在管濤看來,保證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關鍵還在于不折騰。“去年經濟開局不錯,但后面的一些政策出臺后,把前期的支持性政策給對沖掉了。新政策要有效落地發揮作用,這一點很重要。”2021年12月,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亦表示,各方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  另一方面,管濤進一步強調,以前一些制約經濟增長的政策,應該對其進行評估。“如果老政策仍在制約經濟發展,是否需要調整其節奏和力度?掐著自己的脖子怎么增長?”  警惕外部輸入性通脹:不改寬松取向  貨幣政策權衡之間,天平似乎已經向穩增長傾斜,但不確定性亦在不遠處窺探。  近期,俄烏沖突持續升溫,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是重要的能源出口國和糧食出口國,雙方沖突引發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加之美歐對俄實施制裁措施,引發大宗商品價格集體上漲。  原油漲超40%、小麥漲超40%、大豆漲超25%;A股創業板指跌超20%,美股納斯達克指數跌超16%,歐股德國DAX跌超15%……2022開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漲聲一片,資本市場大幅回落,基本抹平2021全年漲幅。  當地時間3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7.9%,續創40年新高。數日前,歐盟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歐元區2月CPI增速也高達5.8%,高于市場預期,連續數月創歷史新高。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中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增速從1月的9.1%下降至2月的同比8.8%;CPI為0.9%,同比持平,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野村中國近期撰文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和食品進口國,中國經濟可能會受到烏克蘭持續軍事沖突導致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的負面影響,其政策寬松空間可能因全球通脹上升而受到一定擠壓。陸挺指出,隨著全球玉米、大豆等價格大幅度上漲,預計可能導致中國CPI上行。“但超過3%的概率還是不大。”同時,該機構強調,通脹不會成為中國維持寬松政策取向的障礙。  盡管如此,多位受訪者對《財經》記者表示,需警惕輸入性通脹可能對中國貨幣政策帶來的掣肘。  “我們一直預期PPI會前高后低,但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國內保供穩價措施可能效果有限。”管濤指出,如果PPI起來了,向CPI傳導,可能導致貨幣政策空間越來越窄;如果不向CPI傳導,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生存將更加困難。  因此,管濤判斷:“中國貨幣政策的窗口期,不是美聯儲加息前,而是通脹水平上升之前。”不過,對于通脹水平可能掣肘貨幣政策的臨界點,管濤表示,仍需進行測算。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關鍵字標籤:三重當鋪
專業生產HDMI線,連接器,電腦排線,電子線
品質良好,價格合理,產品供應充足
合作行銷夥伴:
行動網頁製作網路實時行銷工具WONDERFUL HI-TECH cat6a cable supplier